雪花算法:每一片雪花都是独一无二的

标题写得那么文艺,但文字是写技术的。

德国哲学家、数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一句话:“There are no two identical leaves in the world.”

我想这大概是Twitter为啥把自己的开源分布式 id 生成算法叫做:SnowFlake 算法,中文雪花算法。

顾名思义,就是通过算法能获取到唯一的编号。

这在一般规模应用或者传统企业,都是用不到的。

一般用数据库自增Id或者数据库实现的中心化Id分配,或者GUID、UUID等。

而对于大型互联网公司,这个唯一编号都是刚需。

所以很多国内的互联网公司,如百度、美团、滴滴在Twitter的Scalar SnowFlake ID的基础上开发了Java版、.NET版等,并扩展了很多应用,解决了宕机和时间回拨的编号重复问题,当然了也都开源了,大家可以自行GitHub搜索:滴滴 TinyID、 百度 Uidgenerator、美团 Leaf。

简单说说它的原理吧

Snowflake ID组成结构:正数位(1字节)+ 时间戳(41 字节)+ 机器ID(5 字节)+ 数据中心(5 字节)+ 自增值(12 字节),总共64 字节组成的一个Long类型。

在Java中Snowflake生成的是Long类型的ID,一个Long类型占8个字节,每个字节占8 字节 ,也就是说一个Long类型占64个 字节 。而.NET中Long类型是System.Int64的一个实例。

第一个bit位(1bit):Java中long的最高位是符号位代表正负,正数是0,负数是1,一般生成ID都为正数,所以默认为0。
时间戳部分(41bit):毫秒级的时间,不建议存当前时间戳,而是用(当前时间戳 – 固定开始时间戳)的差值,可以使产生的ID从更小的值开始;41位的时间戳可以使用69年,(1L << 41) / (1000L * 60 * 60 * 24 * 365) = 69年
工作机器id(10bit):也被叫做workId,这个可以灵活配置,机房或者机器号组合都可以。
序列号部分(12bit),自增值支持同一毫秒内同一个节点可以生成4096个ID
根据这个算法的逻辑,只需要将这个算法用Java/.NET语言实现出来,封装为一个工具方法,那么各个业务应用可以直接使用该工具方法来获取分布式ID,只需保证每个业务应用有自己的工作机器id即可,而不需要单独去搭建一个获取分布式ID的应用。

SnowFlake有什么问题

SnowFlake很好,分布式、去中心化、无第三方依赖。但它并不是完美的,由于SnowFlake强依赖时间戳,所以时间的变动会造成SnowFlake的算法产生错误。

时钟回拨: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时钟回拨导致的ID重复问题,在SnowFlake算法中并没有什么有效的解法,仅是抛出异常。

时钟回拨涉及两种情况

1、实例停机→时钟回拨→实例重启→计算ID
2、实例运行中→时钟回拨→计算ID

手动配置WorkerId:另一个就是workerId(机器ID)是需要部署时手动配置,而workerId又不能重复。几台实例还好,一旦实例达到一定量级,管理workerId将是一个复杂的操作。

Loading